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活动

我校举办“冀之星”科技与人文青年高端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0

11月25日,“冀之星”科技与人文青年高端学术论坛在我校召开。论坛由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华北科技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围绕“科技与人文”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冀之星”科技与人文青年高端学术论坛与会人员合影

开幕式由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路晓锋主持。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新桥,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来平莅临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路晓锋主持开幕式

张新桥书记在致辞中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学生表示诚挚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感谢。他回顾了学院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人文视野方面取得的成绩,鼓励青年学者积极承担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推动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在促进社会发展、增进人类福祉进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张新桥致辞

韩来平教授在致辞中对科技与人文的断裂与整合进行了历史性梳理,对新时代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释,指出面对新兴科技对人类生活的不断重塑,科技与人文的实质融合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与中国化的重要论题。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而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是科技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我省自然辩证法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应当也一定能够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韩来平致辞

本次学术论坛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河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柳云教授主持并点评,共有7位青年学者作主题报告。

柳云主持、点评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伟作主题为“马克思的‘自然界限’思想”的报告。报告对人的自然界限、劳动生产率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然界限的退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强调了现代工业对劳动者的影响,并探讨了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形成自然界限中的作用。

王伟作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一雪作主题为“开放科学的政治内涵演变分析”的报告。报告对消极学术自由与积极学术自由作了区分,通过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建议书》和欧洲开放获取计划,揭示了开放科学的全球共识及其政治经济语境,强调在科学研究中平衡个体与集体利益、自由与正义的重要性,指出开放科学对于政治参与的意义。

王一雪作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曾静作主题为“科技人文融合视角下科技伦理治理进路、场景及展望”的报告。报告探讨了当前科技伦理治理的使命和挑战,指出了科技伦理治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方面的的重要性,梳理了我国在科技伦理治理上的成效和成果,并强调在科技快速发展中,多元参与者协作平衡科技与社会伦理的必要性。

曾静作报告

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程橙作主题为“中国形象推理的起源、成果、困境与对策”的报告。报告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推理出发,论述了中国形象推理的起源、成果,并指出,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该研究可借鉴拓扑学、视觉技术等其他学科技术领域的成果展开进一步的论证研究。

程橙作报告

河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戴晓晖作主题为“动物实验伦理实践与医学人文关怀问题探讨”的报告。报告通过哈佛大学的“母爱实验”案例,展示了动物实验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涉及的伦理规范,强调了人文关怀在动物实验中重要性,呼吁克服“人类中心主义”,加强对实验动物从业者的生命教育和伦理培训。

戴晓晖作报告

石家庄铁道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冯鑫作主题为“社会计算与数字人文:机遇与挑战”的报告。报告对计算社会科学与传统量化研究进行了比较,强调了计算社会科学在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上的创新。冯鑫运用大量的案例展示了计算社会科学在理解和分析大规模社会数据中的应用潜力和实际效用。

冯鑫作报告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王超作主题为“从‘人类世’到‘克苏鲁世’——哈拉维谈危机时代的生存技艺”的报告。报告梳理了哈拉维的“人类世”“资本世”概念,指出资本主义技术如何造成当前的生态危机,以“克苏鲁世”的视角关照“人类世”和“资本世”,强调通过感性唯物主义和制造亲缘与地球万物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性,倡导建立自主话语权和技术伦理,共同构建一个全球发展共同体。

王超作报告

论坛第二阶段由河北经贸大学社会治理研究所所长王青原教授主持并点评,共有6位青年学者作主题报告。

王青原主持、点评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崔政作主题为“马克思对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劳动生产的思考——以‘自动的机器体系’为核心”的报告。报告基于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探讨了从手工到自动化的劳动进程,强调了科学劳动地位的日益提升,并指出这一变化如何引发资本主义的崩溃。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社会可能性,对未来劳动变革进行了深刻洞察。

崔政作报告

河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谢晋作主题为“显性课程视角下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的报告。谢晋通过对问卷及量表的分析,清晰地展示了被试对象的人文关怀能力及需求,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树立正确的医学人文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谢晋作报告

华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高衍超作主题为“影响还是理解?略谈科学人文的社会责任”的报告。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与公众之间存在互动,但互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高衍超提出多方面的建议,为实现良性互动提供了参考。

高衍超作报告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李腾飞作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及治理”的报告。报告在人本主义视域下就机器人能否成为伦理主体并承担伦理责任这一问题展开系列追问,旨在澄清人机关系,挺立人的主体性,坚守人类最终责任的伦理信念,直面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

李腾飞作报告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段庆刚作主题为“李比希与巴斯德关于发酵的争论:重新认识科学本质”的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李比希与巴斯德关于发酵争论背后的科学本质问题,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实证性、理论负载、可错性、科学方法的多元化等特征,为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段庆刚作报告

河北医科大学讲师那佳以“18-19世纪日本医学范式”为主题作报告。报告回顾了日本医学从汉方医学向西医学转变的历史,探讨了这一范式转变背后的文化思想动因,进而揭示了医学及医学教育是如何随着文化交流而发展和变化的,展示了医学史及医学思想史的重要性。

那佳作报告

韩来平教授为大会作总结。他高度评价了本次学术论坛在加强学术交流、助力青年学者成长、促进科技与人文关系研究、加强科技的人文引领等方面的价值与成果。论坛主题报告和互动交流为与会人员在科技与人文关系的研究中提供了新启示,引发了新思考,打开了新思路。此次学术论坛必将成为青年学者在科技与人文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继续创新突破的导引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