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活动

孙雯副教授学术讲座:From Dialogue Logic to Chatbots: The Formal Foundations of AI Dialogue

发布时间:2025-01-01  浏览次数:0

2024年12月31日上午,科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孙雯副教授主讲,题为“From Dialogue Logic to Chatbots: The Formal Foundations of AI Dialogue”。此次讲座吸引了来自不同年级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踊跃参加。

孙雯副教授首先从哲学和语言学的角度介绍了对话逻辑的基本概念,并分析了其历史发展。在讲解AI对话系统的核心原理时,孙副教授特别强调了语义理解与推理的重要性。她分析了如何通过逻辑推理与语义表示,帮助机器实现高效的对话管理,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AI需要不仅理解用户意图,还要进行推理以生成合适的回应。她进一步讲述了技术的演变,从基于规则的对话系统到机器学习驱动的统计模型,再到深度学习的应用,使得现代AI对话系统的推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讲座中,孙雯副教授还对传统的基于规则的聊天机器人与现代基于机器学习的聊天机器人的区别进行了深入分析。她指出,基于规则的聊天机器人适用于任务简单、结构清晰的场景,如FAQ自动回答和基础客户服务,而基于机器学习的机器人则能够处理更复杂的对话任务,具备自我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她还解释了自然语言生成技术(NLG)如何赋予聊天机器人生成流畅对话的能力,以及对话管理系统如何确保多轮对话的连贯性。

孙雯副教授还分享了AI对话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尤其是语音助手和客服聊天机器人的案例,展示了这些技术如何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在智能客服系统中,AI能够通过精确的对话逻辑管理理解用户需求,并提供高效反馈。她还通过医疗和金融领域的应用实例,展示了AI如何利用对话逻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服务。在医疗领域,AI聊天机器人能够根据患者提供的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并根据对话状态推测出进一步行动方案;在金融领域,AI则帮助用户完成账单查询和提供投资建议。

尽管AI对话系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孙雯副教授也指出,当前的对话系统仍面临着许多挑战。特别是在理解歧义、上下文和情感识别方面,现有系统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她预测,随着深度学习和情感计算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对话系统将能够更好地处理多轮对话中的语境变化,理解用户的情感和语气,从而实现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讲座的最后,师生们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讨论,气氛活跃。孙雯副教授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同学们呈现了AI对话系统的前沿知识,她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引发了同学们对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也激发了大家的学术思考。硕士生和博士生们纷纷表示,这场讲座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并为他们的未来研究和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启发,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浅。

主讲人介绍:

孙雯,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访问学者。近些年,发表核心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多篇在《国外社会科学》、《逻辑学研究》、《世界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权威期刊和报刊上发表,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并荣获2020年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著1部,参编2部,主持省级课题2项,教育厅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大项目1项。